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为很多人取名取不来。”“许梦之她的公司的化妆品不是也“剽窃”了许多化妆品厂的名字,比如香奈儿、迪奥。”
“哈哈。”
陈医生道:“其实《弗里德里希皇颂》这歌是有故事。1740-1746年的奥地利继承战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夺取了以富庶而闻名于德意志地区的西里西亚。不但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将普鲁士支离破碎的领土完美的连接在了一起。”
“显然,被挖去了一大块的德意志世界盟主奥地利,是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当时的哈布斯堡家领袖,是同样著名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她联合法国和俄国,缔结了针对新兴国家普鲁士的联盟。所以在歌曲的开头就明白无误的说到:法国已经和俄国结盟,当时是伊丽莎白女沙皇。而神圣罗马帝国背叛了同为帝国成员的普鲁士。列强觊觎的肥肉,正是普鲁士占领的富裕地区西里西亚和克沃兹科。”
“普王并非没有盟友,但除了汉诺威和黑森这样的小邦,他最强大的盟友英国只能提供财政和海军的援助。在陆地战争中,帮不了普鲁士太多。普鲁士在陆地战场上要面对的俄、法、奥三国,却是当时世界排名前三的强国。”
“虽然如此,腓特烈并不准备认输。在军歌中,普鲁士人吹嘘自己有二百个营和几千个中队。在腓特烈的扩军政策下,普鲁士的常备军扩充到惊人的规模。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普鲁士,居然建立了16万常备军。”
“腓特烈还积极推行国民教育,让士兵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腓特烈也推动普鲁士军火工业发展,建设了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他非常重视对于基层官兵的强化训练,在欧洲传统的横队线列战术基础上,发展出自己风格的斜楔线列战术。在重视了骑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后,又发展出跟随骑兵行动的骑炮兵单位。当然,这一切都要依靠国王金库里的百万金币才。百万金币的背后,则是对市民阶级和商人的超额增税。”
“1756年,英法两国已经在地中海开战。作为英国盟友的普鲁士,立刻按计划进攻中立国萨克森,并打败了毫无防范的萨克森军队。著名的七年战争,也就正式拉开序幕。”
“普鲁士人前期的对手,就有南方的奥地利和北方的瑞典。由于瑞典人在18世纪初的大北方战争后元气耗尽,所以战场表现不敢恭维。但奥地利人却吸取了1740年的战争教训。他们在波希米亚用铁血战术挡住了普鲁士人,还派遣一支偏师北上进攻波美拉尼亚。腓特烈受困于奥地利“围魏救赵”的计策,被迫从波希米亚撤退。”
陈医生吃了口豆腐继续说道:“在军歌中,大兵们自我安慰子弹和炮弹打不中人。事实上,普鲁士人在战争早期也确实不怎么重视火力,反而更强调白刃突击。正是在被奥地利人的火力造成重大伤亡后,腓特烈才开始重视发扬射击火力。”
“但奥地利远不是普鲁士最凶恶的敌人。很快,俄罗斯大军又开始逼近普鲁士领土。他们在1760年占领了东普鲁士,并在奥地利和法国的配合下逐步收拢对普鲁士的合围。腓特烈本人是18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在三强合围中,仍然打出了罗斯巴赫战役和洛伊腾战役这样留名青史的经典战役。但对手拥有的3比1的数量优势,以及20比1的人口优势。随着战争的继续,这种整体数量的差距开始发挥作用。”
“到了1760年,普鲁士人开始暴露疲态。一名匈牙利贵族甚至趁腓特烈不备,率领五百剽骑兵夺取了普鲁士首都柏林,这让普军士气大受打击。到1762年,腓特烈二世几乎陷入绝境。俄罗斯军队已经着手准备围攻柏林,普军在东西南三条战线上遭受的巨大伤亡已经让军队减员到仅有6万人。在海外已经获得战略胜利的英国,开始希望和平到来。他们甚至威胁坚持不和谈的腓特烈,要取消每年67万英镑的财政援助。”
“重压之下,腓特烈二世都萌生了自杀念头。当时广泛的意见也认为,普鲁士的崩溃和彻底投降不可避免。”
“陈医生我记得没有错的话这个时候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死帮助了他。”孙洋道。
陈医生点了点头,“是的。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突然去,拯救了腓特烈和普鲁士。新任沙皇彼得三世,因父亲是德意志人,所以自幼生长于德国。同时,他也是腓特烈二世的狂热崇拜者。新沙皇上台后,马上执行亲普政策。先从波美拉尼亚前线撤兵,并与普鲁士缔结同盟,转而对奥地利作战。”
“尽管有俄军助阵,普鲁士和奥地利也都没有办法将战争再次进行下去。普鲁士大兵用军歌嘲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只能以发油当军饷,而普鲁士人却能按时收到工资。但他们并不知道,手里的普鲁士金银币正在悄悄贬值。这是因为王国的铸币场,在铸币的时偷偷减少了贵金属含量。以便超发货币,支持巨额的军费开支。”
“但即使这样,腓特烈也必须倾尽国家的所有财富。他甚至下令搜刮全国教堂的金银器,还将王宫中所有的金银器也都拿去铸造硬币。如果英国人的财政援助停止,他的国家和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