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种忧虑并非毫无道理,在我们当中,始终有那么一撮人,在不断地扯后退,甚至是当间谍,他们根本不是心向天皇,我们的敌人并不少,越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越不能内部的人起争执,你们是嫌麻烦不够多吗?”阿倍信行也摆摆手:“好了好了,寺内总长说得不错,我们要一致对外,马上决定怎么解决问题,东条次官,你的办法继续执行,眼下我们不能放松,只能收紧,否则国民的那根弦就要断掉,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在下明白,一定不负所望。”
东条英机听到首相认可了自己的办法,没有再去争执,阿倍信行又对寺内寿一说道:“参谋本部的那个计划是梅津次长在执行吗?”
“是的,还有陆军省的武藤局长,我们都不知道实情,东条次官的顾虑,没有什么依据,除非是这些人主动泄露。”
东条英机本能地就想张口反驳,阿倍信行马上抢先说道:“那就让他们迅速实施吧,该迷惑的也都迷惑过了,如今需要一个稳定局面的举措,否则这样的流言是抓不完的,就算找出那个散播的主使,影响已经造成了。”
这倒是实情,众人一时间皆是无语,列席会议的参议官坂垣征四郎说起另外一件事情。
“大本营是留下来,还是跟着过去?”
“当然是跟随了,天皇才是我们的最高统帅,没有天皇的主持,大本营会议毫无意义,现在国民已经在怀疑军部有独走倾向,如果我们把天皇送走,自己却不过去,岂不是坐实了这个流言?”
坂垣征四郎的疑问,也是在座很多人的疑问,别看他们口号喊得震天响,其实心里头都知道,留下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已经不可改变了,英美鞭长莫及,日本无论如何也撑不到西方大军饮马日本海,横扫太平洋了。
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拖延,等待奇迹的发生,但很显然,京都-大阪-名古屋这一片是敌人的攻击重点,很快就陷落,到时候再想跑,可真得跑不掉了。
阿倍信行向他们通报了与天皇商议后的结果:“为了减少暴露的风险,一次不能全部走,第一批过去的人数不宜过多,经过讨论,首先是天皇及直系亲人,包括天皇、良子皇后、明仁皇太子一家人,以及秩父宫雍仁亲王与王妃节子、高松宫宣仁亲王与王妃喜久子、三笠宫崇仁亲王与新婚的百合子王妃,再加上宫内省的服侍人员,一共15人,搭载一架三菱公司的Ki-57-II运输机,另一架同型运输机,将搭载大本营的15名成员,与天皇一起转道北陆去东北,至于成员名单,将由天皇陛下亲自拟定,对不起,我现在也不知道。”
大正天皇一共生了四子,全部活到了成年,只是很可惜,到目前为止,四兄弟只有裕仁天皇一人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年仅9岁的明仁皇太子,也正是这个原因,加上宫内省的内侍,一架运输机就能直接装完,省了多少事。
按照计划,第一批是天皇一家加上军部的成员,也就是日本当前掌握权力的那些人,他们将在东北继续带领国民坚持下去,第2批则是其他的皇族,也就是天皇的旁系亲属,比如上一任参谋总长闲仁院载仁、军令总长伏见宫博恭王等人,他们的数量就要多得多,一共达了120多人,需要十多架运输机才能装得完,如果加上物资就更多了。
他们都很清楚,华夏人绝不可能坐视他们的行动,极有可能在第一批人员离开之后,就会引起华夏人的警觉,后面的撤离人员无疑将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阿倍信行希望这个行动尽快实施,以免风险成倍增加。
在实施所谓的“影武者”的欺骗行动当中,陆军也对三菱公司的这批运输机进行了细致地试验和改进,没有人想看到天皇的座机在日本的土地上因为机械或是别的故障坠落,那比被敌人击落还要丢人。
直接负责的梅津美治郎和武藤章以这个原因向军部作出解释,多少赢得了众人的理解,这事本来就比天大,谨慎一点又有什么错呢?
但是现在出现了流言,也只能加快速度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军部决定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天皇,让他决定什么时候实施,而有哪些人获得第一批的机票,也将由御笔朱批,他们的前途命运,都将由被日本人奉为“神”那个小个子来决定,而民众却还在宣扬他们大权在握,欺凌皇权,这上哪说理去?
京都一间历史悠久的寺院后厢,主宰他们命运的“神”,裕仁天皇也很作难,要说最信任的大臣,军部那些粗鲁的家伙他其实一个都不喜欢,而皇族中的那些叔辈,又在哭哭啼啼地哀求自己,希望能早一步脱离京都这个绝境,早一步走早一步安全,哪怕人人都知道,华夏人绝不可能放过东北地区,能拖一时是一时,万一奇迹出现呢?
“卿不愿意离开?为什么。”
天皇在这么为难的形势下,居然还想要多搭上一家人,要是只挤一个近卫文麿的话,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问题是近卫一家人人数可不少,只怕再增加一架飞机都未必能装下。
近卫文麿露出一个感激涕零的表情:“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