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可世向白宫和国会发出倡议,要求立刻制定《工业复兴法案》和《金融管制法案》。且减少农业用地和产量,避免恶性竞争,提升农产品价格。还有加强社会救济,同时以工代赈,投资国家基础设施。”
这基本是原历史‘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罗斯福上台在三十年代实施新政的内容,追求一个掌控全局的大政府。
“但这没用。”老洛克菲勒摇摇头,否定了马可世提案的可行性,“真正想要重振美国经济必须靠战争,让欧洲再次打起来,制造出旺盛的社会需求。”
小洛克菲勒连忙道:“中国的需求也很庞大,可以制止经济危机吗?”
老洛克菲勒更苦笑了,摇头道:“中国在吸收我们的资金,拆我们的工厂,只会加剧危机的蔓延。
这像一杯不得不喝的毒药,让我们慢性中毒。况且争夺中国市场的可不只有美国,英法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对手。
最近华盛顿有个传言,说中国一旦发展起来就会跟英国联手封锁美国。这听来非常荒诞,以至成为笑谈,但未必没有可能。”
目前,美国建国还不到一百五十年,其南北战争过去也才半个世纪。美国人的目光一直盯着欧洲,对亚洲的感觉很陌生。
还无人做好面对中国崛起的思想准备。
但小洛克菲勒只要代入的想想,一个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有超过六亿人口的国家若是发展成美国的样子,那得多可怕?
叫人忍不住要哆嗦。
第61章 武装中国
12月12日,一艘来自法国的客轮驶入纽约港。
在港区入口,作为信使的法国被选者站在船头,眺望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
这座近百米高的塑像是三十几年前法国人送的,每个坐船进纽约的人都能看到。在移民时代,它立刻在文化贫瘠的美国成为精神象征。
此刻的纽约曼哈顿还没有帝国大厦,没有联合国广场,没有繁多的摩天大楼。它距离成为世界金融和商业中心还有很远距离。
“里昂先生。”在曼哈顿的码头上,‘兄弟会’的托马斯以热烈的姿态迎接了法国信使,“马可世阁下期待您的来访,他正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纽交所’就在曼哈顿下城,距离码头不过几百米。法国信使跟托马斯握手后瞭望街景,心中略有些失望。
纽约的曼哈顿其实是个河心岛,被哈德逊河和伊斯特河包夹。曼哈顿的下城河岸有大量的客运和货运码头和栈桥,外观上颇为凌乱。
下城街区的电车和汽车倒是不少,但街面非常萧条。关门待售的店铺非常多,满地是飘飞的垃圾,无人打扫。
经济危机爆发一个月,纽约的繁华就撑不住了。
“据说美国上个月的汽车销量下降一半?”法国信使坐在车内,眼瞧着车窗外。就他所见,十二月的纽约气温已非常冷,可大街上衣着单薄的不在少数。
不少衣冠楚楚的职业经理人站在街边,举着牌子寻求工作。这大概是他们最后的体面,落得这个地步甚是可怜。任何高档轿车路过,都会引发他们的追逐和询问。
托马斯没回答‘汽车销量’,只瞧了眼街边,答非所问的回了句,“别担心,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度过当前的困难。至少食物很便宜,饿不死人的。
马可世阁下正在‘纽交所’发表加强金融监管,恢复投资信心的演讲。美利坚的根基并未受损,未来依旧美好。”
法国信使心中嗤笑,他来的路上就知道中国正在拼命挖美国墙角,成千上万的人才和工厂被拆走。
要说这些没动摇美国根基,真是鬼都不信。
“我想提醒一句,中国正事实上成为美利坚的威胁。欧洲停战后,原本为战争而扩张的产能无处消耗,全都低价朝中国倾销。
光法国就预计在明年向中国销售500到700万吨的钢铁。英国为了维持自家钢铁产业,更是主动给中国提供贷款,打算出口一千万吨。
为了让中国能消耗掉这些钢铁,英国还派出工程团队帮中国进行市政、机场、港口、道路等基建。这份援助力度极大。”
“您待会可以跟马可世阁下谈这些消息。”托马斯心里有些叹气,但面容不变。其实他何尝不知道中国正在占便宜。
美国企业也在发疯,扩张的产能无处消耗,要么低价向中国出口,要么连刚刚新建的工厂全部出售。
几十万欧洲移民为逃避战乱而来到美国,却发现这里的生活并没想象中好,于是有近半人员又前往中国。
至于资金就更别提了,连实力雄厚的财团都担心自己存款的银行会倒闭,改为自己修地下金库存钱,或者干脆投资中国。
在纽交所的大厅,马可世刚刚对媒体和交易员们做了一番改革演讲。一堆记者向他拍照,连续问了好些尖锐问题。
比如国会连续否决马可世的多项提议,外加好些议员公开要求前总统能不能安静些,避免传播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