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个,首先是用扫频器找到俄军雷达信号并确定其位置,随后向其投掷反辐射炸弹。但受限于当前电子技术水平,反辐射炸弹的定位能力相当糟糕,远不如轰炸机用人工目视瞄准的无线电制导炸弹。
‘反辐射’作战基本是吓唬对手,逼对方关机。
所以‘电战-1’更倾向于执行第二种任务,找到俄军雷达或电台频率,并进行干扰。
这不需要准确知道对手无线电发射源的位置,只需利用飞机上多种频段天线接受信号就可以,随后以更强的信号予以压制。
但俄军也不傻,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频段被干扰就会跳频,或者布置多部雷达和电台交替工作,甚至用假的发射源欺骗‘电战-1’的机组成员。
随着战场上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电子作战同样是矛与盾之间的对决。看谁的脑子反应快,谁的设备更灵敏,谁能识破对手的伎俩。
‘西北电战032’号已经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上空盘旋两小时,弹仓内携带的四枚五十公斤‘反辐射’炸弹都还在,倒是多装的燃油快要耗尽,即将返航。
大口径高炮的炮弹就在‘032’号周边爆炸,虽然离命中战机还有很远距离,但隆隆爆炸和气流震荡还是灌入加压的机舱内。
机舱内空间狭窄,六名机组成员挤在一起,紧盯各自的显示屏,操控不停的电钮,接受或释放无线电波。
不是每次出击都能获得战果,但‘电战-1’的出现让俄军指挥通信和预警系统受到压制。原本一部雷达就能解决的空情搜索,现在需要三部以上交替完成。
一部电台五分钟就能发出的电报,现在要十几个假发射源协助,耗费半小时以上才能发完。更别提不同电台不同部队间需要协调发射和接受频率,指挥效率大大下降。
两小时到了,新的‘电战-1’抵达战场,呼叫‘032’号进行任务交替。‘032’号的中尉指挥官叹道:“‘轰-1’机体的潜力到极限了,六百公里航程实在太短。”
驾驶员正在调转机头,准备返航。机组成员都明白中尉的意思。
哪怕国防军冒着巨大风险将机场建在斋桑泊,可距离塞米巴拉金斯克还是有三百多公里距离。
‘电战-1’是由‘轰-1’改进而来,拆掉很多无用的负重,增加燃油载荷,可巡航时间终究有限。
空军刚接手这款战机时爱不释手,认为有它就让敌人的所有无线电设备通通闭嘴。可才一年功夫就嫌弃它腿短,还觉着其电磁压制能力远远不够。
“‘轰-2’已经定型,少量试产机已经用于对俄国腹地轰炸。听说英国放开军事出口限制,允许向我们提供六百马力航空发动机。”
返航了,机组成员稍稍放松,聊起最近流传的新装备。
“军报上写了,说我国这八九年发展很快,但家底不厚,跟世界先进水平不但没有拉近,反而有越来越远的趋势。”
“八九年的时间怎么可能追上英国两三百年的积累?就算是俄国人,都说它是欧洲最弱的列强,可跟我们打的一样难分难解。”
“八九年前?那时我家连肉都吃不起,我爹每天发愁家里七八口会饿死几个,压根想不到有天他儿子会飞到天上炸俄国人。”
“英国佬不安好心,一个劲是蛊惑我们跟美国打。不过真有六百马力航发,‘轰-2’的载弹量能上五吨,航程应该能上两千公里,那可太厉害了。”
“前两天看报纸,说中央预判世界战争将愈演愈烈,军费开支要提前增加。唉......看样子这仗还得持续很多年。”
聊着天,‘032’号依靠‘高精度’惯导和无线电导航飞回斋桑泊空军基地——‘高精度’是相对而言,飞回来后实际误差三四公里,靠地面灯光进行修正。
为避免遭受俄军轰炸机的空袭,机场有十几条不同方向的跑道,且有专门在荒野中开灯误导来袭者的假跑道。
真跑道一般不开灯,直到塔台确认己方战机靠近才会临时亮起,且地面安装菲涅尔透镜等光学助降系统,协助战机安全降落。
依靠高度计和地面灯光,驾驶员缓缓降低高度。
前三点机轮在跑道触碰降落,机身震动。轮胎和跑道摩擦,机舱内噪音倍增。机组成员却随之大松一口气。
夜间降落犹如悬崖疾走,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比执行作战任务还危险。每次降落都是在鬼门关外走个来回。
战机降落,跑道灯光立刻关闭。
‘032’关闭发闭动机,呼呼响动的螺旋桨停止旋转。
地勤人员开着拖车将其送入机库进行维护。几小时后,会另有机组驾驶它升空作战,保持对俄军的电磁压制。
在空军基地附近,西北方面军指挥部内灯火通明。当初在辽东指挥第一师的曹少刚上将盯着沙盘,准备迎接一场漫长鏖战。
西北方面军下辖有三个装甲师,十二个步兵师,十六个独立炮兵团,两个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