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传言说谢大人的侍妾其实是太子钟爱之女,皇宫大变那夜幽王因谢大人而亡,皇帝震怒之下谢大人险些有性命之危,但正因此女,谢大人方毫发无损。
至于那女子为何不在豫章王府,则是因为那女子本就是谢氏所献,太子沉心于政务, 唯恐照顾不周,或者见到之后情不自禁妨碍公务,但不管怎么样,皇帝和太子对那孩儿的宠爱闭着眼睛都知道。
百姓们传言什么无妨,氏族当成茶余饭后就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毕竟大象不会管蝼蚁天天想什么,可若是虎豹在议论,大象就会当成挑衅。
太子在江州留了整整一月,离开前的带走的画像直接入了宫中,没多久皇帝下旨又是赐东西, 那应该叫谢珏的数月婴孩被封县伯,正四品。
且在太子从江州往京都回转时,太子又如雷霆之般的处理了一些地方的官员,并抓获歹人数十。
某些人心知肚明,被抓的那些个多少都和拦截太子的家伙有关。
待太子回到京都,朝中安稳。
皇上也身体矍铄,太医都想不到皇上竟又坚持了几个月。
过了年没多久,也就是刚出正月,皇帝下发新政,京都意欲举行科考,所谓科考为朝廷选拔人才,一考经史子集,二考歌赋,三考策论,四考六部事务。不论氏族富户寒门均可报名参报。
有氏族不满不赞同,有氏族高兴双手双脚都举起来。
这一年各地方作乱, 又有因为各有缘由贬斥的官员太多,朝中也确是缺少官员。有些氏族本就势弱,即便自家里有自以为的麒麟儿也没法子为官为政,这是皇帝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家的子弟有成名的机会。寒门子弟更是簇拥,何为出人头地,这就是机缘。
“江州观察使曾上过一封折子,内阁的几位大臣看过了,你们也应当有所耳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道理,你们懂,朕也懂,可人都有私心,除却朝廷,除却大炎,你们想的还是自家的氏族前途,朕也是,所以朕才要广召天下万民,让他们都站到这里来,看看他们有没有私心,也看看他们是如何为自家谋福。”
皇帝的一番话,就让下面想要反对的人没得再说。
皇帝都说自己有私心了,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自己。
得,就这样吧~
即便是给了那些小商户寒门一些名额,也不过尔尔。
“事情总要一点一点的来,每年都有科考,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二百年总能见到结果。”姜晟说。
科考是谢玉提的,姜晟陪她坐了月子,月子里头的江州的事务也大都是姜晟帮着她,投桃报李,谢玉就把她所知道的一些能说的东西说了出来,比如科考,比如启蒙,比如明智,比如开海。
七七八八林林总总也有几十条。
科考是最容易开始的,也是最能延伸出后面的一系列举动的开端。
又过了一个月,皇帝终于撑不住,薨逝。
消息传到江州,谢氏府邸内外一片素白。
刚过了四个月的谢珏一身白衣麻布,在牌位下趴在蒲团上抓着谢玉的手,咿呀咿呀的说着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话。
别人家的孩童三岁之内不必于阴地,但谢珏是那位逝去的老人的亲孙子,应当守孝。
当初谢玉知道自己肚子里多了个小家伙,各种想法念头自然的冒出来。
姜晟要她入宫如何,她不入宫又如何?
姜晟到了江州,小家伙出生时又是这么多的吉兆祥瑞,不入宫委实说不过去。可种种情形又是没法子入宫。
小家伙入宫,就要言明他的生母,姜晟不想以别人替之,谢玉也不愿意自己辛苦生下的孩子唤别人当娘,所以小家伙入宫,她也得入宫。
可她是江州谢氏的家主,按照氏族女子不可为家主的规矩,她要把家主之位传给谢留,江州这边的局势刚稳下来,她这一走,江州还要再反复折腾不说,更还有些人说不定还会想把江州谢氏收入囊中。
太子往江州一行,都有人暗中有所作为,若是再有她这一出,怕是大炎会再乱。
为百姓计,谢玉和姜晟决定徐徐图之。
在民间传言肆意时,自也有谢氏等人问到谢玉这边,谢玉没有解释,只说让各家的杰出好学子弟多看看书,多体察民情民意,不管当时谢玉提醒的时候各家想什么,待数月后皇帝要科考的消息传出,各家欢喜不已。
再有皇帝太子朝中宫中的偏爱,江州谢氏多有友盟。
寻常的交情都是因为先有了利,然后再有利可图。
是以这几个月不止是朝中,江州也多有安稳。
老人家尽力了。
为了姜氏,也是为了孩子。
谢珏该行孝礼。
她身为臣子,身为珏儿的娘,更应叩拜。
那位老皇帝,这位皇帝,她皆敬重。
放心吧。
大炎会越来越好,大炎的江山也会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