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恒和夏紫沫分开后,回到家时,张萍已经做了一大桌子美食。“小恒,都是你最喜欢吃的,多吃点儿。”
张萍恨不得亲眼看着儿子全部吃掉。
“妈,我刚和同学在街上吃过了。”
苏恒苦笑不已。
还好,他年轻消化快,又吃了不少,直到吃得实在是吃不动为止。
“恒哥,恒哥在家吗……”
正在这时,门外响起一阵粗嗓门。
“刚子你怎么来了?”
听出是武刚的声音,苏恒揉着肚皮去开门。
武刚站在门口,裹着大棉袄,一手提着两只大山鸡,一手提个蛇皮袋,咧嘴笑道:“恒哥,给你们送点年货。”
“袋子里是什么?”
苏恒也没客气,接过蛇皮袋,分量还不轻。
苏信和张萍走出来,因为武刚经常来家里找苏恒玩,都很熟了。
看到武刚给送这么多礼,两口子一愣之后,连忙说道:“你这孩子,来就来了,怎么还带这么东西。”
“叔叔阿姨,野鸡是我刚去山上打的,袋子里的山菇是平时从山上采到,都没花钱,给你们和恒哥尝尝鲜。”
武刚嘿嘿笑道。
“这……”
张萍觉得这个礼送的太突然,还有点贵重。
“妈,刚子是一片好意,咱就收下吧。”
苏恒说道,然后招呼武刚进屋一起吃饭。
不用说,小伙伴肯定是一回到家就进山打野鸡去了,恐怕还没来得及吃饭。
武刚推让一番,也没客气。
“这是我妈做的豆条,很好吃的。”
武刚又从袋子里掏出一个罐头瓶。
苏恒眼前一亮,这东西看着和后世的辣条很像。
尝了一根,连味道也很相似,十分好吃。
苏信和张萍尝了,也是赞不绝口。
武刚吃饭很快,不一会就吃完回去了。
苏恒陪着爸妈聊天,很自然的又聊到“钱”上。
两口子决定存起来,留着给苏恒上学和将来娶媳妇用。
“爸妈,我上学用不这么多钱,娶媳妇更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在遍地都是发财机会,我觉得你们还是做生意的好。”
苏恒劝道。
“不行不行,万一再赔了,那可真没法过了。”
张萍连连摇头。
服装店的那场大火,可是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
还有一点,这是儿子赚的钱。
要是赔了,心里怎么能过意得去。
“最近企业接连倒闭,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工作都不好找,你和爸也不能闲着。”
苏恒继续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提到职工下岗潮,苏信和张萍同时深深叹了口气。
苏信沉声道:“是啊,第一绵纺厂以前多红火,现在也不行了,已经半年发不下工资了,正准备出售呢。还有食品厂,前几天也倒闭了。”
苏恒对这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十分了解。
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进行,民营经济突飞猛进,而国营厂因为经营理念和管理的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
他费了好大劲才说服父母做点生意。
“做服装是赚钱,可是我实在不敢再开服装店了。”
张萍第一条就否定了服装店。
“要不开家食杂店?”
苏信想了想,提到一个项目。
“我看行,食杂店本小利大,主要是风险小。”
张萍点头同意。
“小恒,你觉得怎么样?”
两人又征求苏恒的意见。
苏恒本不想参与的,正吃着武刚送来的豆条,突然灵机一动,“做辣条!”
现在当然没有什么辣条。
这东西要在几年后才会出现。
然后迅速风靡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在移动互联时代,辣条更是成为第一网红零食,年产值高达上千亿。
他相信,现在推出辣条的话,不敢说挣大钱,肯定能挣不少钱。
关键是,这个项目很适合父母去做。
其它的像超市和家电卖场之类的,生意有点大,父母估计玩不转。
“辣条?”
两口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就是刚子带来的豆条,我给换了个名称。不过,还需要改良,最好是做成麻辣口味的。”
苏恒亮起手中的豆条,说道。
“这个确实好吃,肯定有人买,我看行。”
张萍没怎么想就同意下来。
主要一点,她觉得这是个小生意,用不了几百钱的本,全赔了也无所谓。
苏信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妈,你抽空去武刚家一趟,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