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国时期。司马懿看着天幕整个人汗如雨下,忽然间,身侧一只手拍在了他的肩膀上。
“仲达啊,你这么紧张做什么”曹操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
大殿之中氛围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纷纷落在司马懿的身上。
他们不曾想,这司马懿竟然有这般的本事,能鼎定乾坤。 坐了这天下。
更看不出来,他究竟凭的什么!
“洛水之誓,当街弑君,你还有你的后人做的好大事情啊。”
曹操嘴角露出笑容,这副姿态反而让司马懿心中胆寒无比!
他甚至觉得不如一刀杀了他来的痛快!
“放心,孤不会轻易杀了你的,这后人有一句话说的好啊,这世间的事情就如同一个轮回。”
“我曹操的后人篡了这大汉的天下,又栽到你司马家的手中,但你司马家做出这般人神共愤,令人发指的事情,又会是怎样的下场呢?”
“孤是真的很好奇啊,所以你不用担心。”
曹操眼中寒光尽显,竭力的压下了心中的杀意。
“孤要让你亲眼看着你后人会是怎样的下场!”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认识到了世家的强大,并决心扼制他们,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到了杨广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对于门阀世家发出了强有力的一击,让他们再也无法肆意通过家族的力量入仕,而是要看学识】
【当然早期的科举制并不完善,如开科考试之时采用的是不糊名的制度,科目也不多,虽然仍有各种不同的问题,但相较于其他取士制度而言,科举制已经是极其优秀的取士制度了,即便到了如今,也依旧在沿用】
隋唐以前的朝代的天幕下,双眼之中满是渴望。
不看出身,凭个人学识取仕,这种制度对于他们寒门学子来说,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们自信以他们这一生所学,如果只比学识的话,他们绝不会输于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
可是这种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奢望。
于此同时,大量的弹幕再次出现。
【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其实用处也不大,都不糊名,选出来的不还是那些世家子弟】
【也不能那么说,起码选出来的是世家子弟中有学识的那部分】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事情,那些世家大族被大肆屠戮过后,到了宋朝活字印刷术才开始出现,书籍的价格降低,真正让平民学子也能读书认字了】
【这还用想,这些技术唐朝早就有了,只不过被藏着掖着罢了,获取知识的成本越高,就越能保证他们的地位,这天地下的事情从不新鲜,有人吃饱了饭,不仅不让人喝汤,还把碗砸了】
【大胆,我看你是想死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用力握了握拳,他何尝不知道糊名对于科举制的好处。
但是阻力太大了!
即便是他李世民想要做成这件事都不简单!
当然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的重心没有放在这一块上面。
对外部的战争,对内民生的恢复,这些事情离不开世家的支持。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的吃。
这未来已然改变,希望在他之后,承乾这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吧。
武周年间。
武则天冷笑了一声,她倒是不知道,原来这世家手里面还藏了那许多的好东西。
看来得让周兴、来俊臣这两人再多下点功夫,将那些世家的嘴撬开。
这些好东西藏着掖着如何能行。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武则天有多痛恨世家,而是当她坐上了这龙椅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发现了世家在朝堂之上的可怕力量。
同时她一介女流之辈登上了这个位置,那些自视清高的世家大族自然不愿意为她卖命。
所以她需要打破这个基础,获得支持自己的力量,那些个没有什么根基的寒门子弟就是最好的人选。
【科举制在唐早期虽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如姚崇、宋璟、马周、狄仁杰等一众人杰都是科举制的受益者】
【在整个唐王朝前期,科举制给了寒门甚至平民一条向上攀登的道路,但自安史之乱后,情况就完全变了,李唐皇室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权,藩镇割据,门阀世家的势力再次抬头】
【他们再次通过自己的手中的权利把持了科举,关闭了寒门学子向上的道路,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算错了一件事情】
【那便是终于有人看不惯他们这等作为,决心要将这天下搅个天翻地覆,斩断那些他们引起为傲的规矩】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黄巢!】
【这个世家的终结者应运而生了!】
【他像是老天也见不过眼这